top of page
周妮萱老師-044.jpg

廣慈社宅社會處方箋經驗①

​預防勝於治療 – 社會處方箋的概念與做法

隨著時代演進,人類歷史正持續經歷不同以往的環境變動,包含科技網絡、人工智慧高齡化乃至於新冠疫情席捲世界後所帶來的影響,都促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健康」的定義。

1946 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提出「健康是一種包含生理、心理、及社會幸福感的完整狀態,不僅僅只是沒有疾病或生理虛弱。」其中所提及的社會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指的正是身處於一座城市、一處社區的我們,是否感到安全、自立、自信進而幸福。

 

既然健康關乎生理、心理及社會幸福感,便更加體現透過社會參與及社會支持,協助人們有力量面對長大變老過程來自健康的不同變化, 將成為新時代的城市韌性力。因此,有別於過 往開立藥物的單向性,源自於英國的社會處方 箋(Social Prescribing) 認 為「 判 斷 一 個 人的健康與否,應依據與其相關的社會、經濟 和環境因素做全面性討論」,社會處方箋即是 「以社區為中心」、「全面性綜觀處理人們需 求」的創新方法。

 

在英國,可以開立社會處方箋的人不限於醫師,還包含護理師和健康照顧專業者,甚至近年來英國也開放「自我轉介」;社會處方箋使用者可以經與連結者(link worker)諮詢討論後,參與文化、藝術、運動、自然等兼具建立社交關係的活動方案。越來越多證明指出,社會處方箋不僅能改善提升使用者的健康和福祉,更能減低醫療成本與負擔。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的社會處方箋,首重在地化

周老師長年投入於社會處方箋的研究與實踐,於 2023 年受邀擔任「廣慈社宅社會處方箋子 計畫」之計畫主持人,本子計畫是來自於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主辦的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計 畫,亦是全臺灣乃至於放眼國際,第一個以社會住宅的內涵、場域、受眾為主的特色案例。

英國做為世界的社會處方箋先驅,各城市以其所在區域的特性和資源,促 進社會處方箋在地化實踐的蓬勃發展和可期未來,這樣的豐沛動能也深刻 影響了國際,包含日本、臺灣、美國以及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借 重英國經驗,於 2021 年提出〈GOOD HEALTH & WELLBEING – Social Prescribing〉報告,其中有著落實在地社會處方箋的七項關鍵:

1. 聚眾打造在地化的社會處方箋

2. 為當地社群引入發展和支持的能量

3. 關鍵核心角色─連結者

4. 與處方箋運用者共創處方箋計畫

5. 培養並留用人才─持續訓練和學習、職務發展規劃、工作支持網絡

6. 促進並確保臨床從業者的投入

7. 建立評測方法並傳遞影響力

上述的七項建議係將社會處方箋視為一永續生態系進行思考建置,然而於臺灣尚處於社會處方箋倡議階段,且多由非政府組織或民間單位先行探索推動的情況下,雖無法逐項滿足,然而這樣的基礎動能向來都是臺灣得以前行發展的重要開端。 照未來臺灣社會住宅推動下的社會處方箋發展可能,更能為社會處方箋的臺灣在地化實踐,打造具前瞻性與實務性兼具的 重要一哩路。

藝術能帶來社會幸福感嗎 ?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 × 社會處方箋

廣慈社宅的社會處方箋執行經驗,帶給我們什麼思考?根據筆者的觀察與所蒐集到的參與者回饋,無論是 2023 年 3 月至 5 月執行的藝術處方箋活動《廣藝角》,或橫跨 2022 至 2023 年的園藝處方箋《土地倫理工作坊: 青草生活 360°》,皆顯示透過具有一定參與期程且具經驗累積感的「持續型」計畫,對於個體無論是在「自我的健康與福祉感知」、「穩固安全的 社群經營」、「公共生活意識」都有相當良好的鞏固作用。

如同過往推動經驗,相較於單次活動如煙火般建立稍縱即逝的體感,這樣的深度參與往往參與者離開課程後,都能持續將於課堂中所感知到的體驗、觀點、洞察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真正建立自我健康管理以及社區關係意識,進而產生對於社會住宅推動的認同。這些皆完全體現於參與者的回饋之中。

周妮萱 老師

bottom of page